close
辛苦一年,考績卻是不上不下,升官加薪總輪不到你;

換了幾個工作,處境還是一樣。是缺乏能力?還是自己的能力沒有被看見?

診斷自己的職場盲點,找出自己的成功工作方程式,才能跳脫職場浮沉的宿命。



從30世代上班族的十大職場不滿因素歸納得知,四種被輕忽的職場基本能力:

人際力、主動力、抗壓力和意義力,正是職業生涯走不出困境的主因。



人際力佳,在職場上的表現就相對容易被看見。

台灣貝氏堡公司行銷經理巴振中剛上任時

,花心思從團隊成員私下聊天、開會討論,了解每個人的能力和特質,

找到和他們相處的方式。

即使有員工用憤怒的語氣表達:「我不同意這樣的作法!」他也能包容,

認為這只是個人的個性而已。

一段時間後,巴振中因此獲得團隊成員完全的接納和信任,

不論是公事或私人困擾,都會向他請教。

到任三年來,他帶領的團隊,每年業績成長都超過20%。



「這不關我的事!」是許多職場流浪族常有的心態,多一事不如少一事。

事實上,「做大自己」,正是成功工作方程式的重要組合之一。

▉豐亞太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李錦榮,

十多年前任職於香港富達投資電話行銷部門,負責聯絡客戶,

雖然他沒有資訊整合的經驗,卻主動建議改善電話語音系統流程。

得到上級的同意後,他利用下班時間,

反覆與資訊管理部門和系統廠商溝通,規畫新的流程,直到任務完成。

主動力,讓李錦榮以不到40歲的年紀,

就擔任過多家外商證券的總經理。



壓力無所不在,尤其問題產生時,最讓人感到壓力的存在,

許多工作者往往選擇放棄或迴避,以致辛苦一半的績效完全泡湯。

能力能否有效轉換為績效,完全看你如何在壓力下,發揮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

IBM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柯火烈表示,

壓力承受度大的人通常較樂觀,培養正面思考的態度,

是克服壓力的不二法門。



無趣的工作,也能找出價值。

近30年前,奧美廣告集團董事長白崇亮從政大企管研究所畢業時,

手上有外商企業、上市公司等七個工作機會可以挑選,

最後他選擇成為亞洲化學董事長衣治凡的特別助理。

交接那一天,前任特助告訴他,他每天坐在董事長室收發公文、

做會議記錄、安排董事長行程,都是些雜事。

可是白崇亮在公文中,看到的是董事長決策的邏輯,

從記錄一場場的會議裡,見識高階主管議事和下決定的過程。



「再怎麼沒意思的工作,只要你站高看,就能看出價值所在。」

即使被別人視為打雜的工作,白崇亮都能在自己當下的工作找到意義,

他在職場上的身價當然不同凡響。



轉錄自【經濟日報/元月號《30雜誌》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戴大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